【教省防護政策系列文章】拒絕欺凌!
(廖睿詩(文林出版有限公司編輯))
每個人都需要朋友,友情是幸福感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,甚至有人視朋友為「沒有血緣的親人」。在兒童期各個階段,朋友間的相處互動,更會深深影響孩子一生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。然而,因着人性的種種軟弱,部分人可能早於兒童期就已無可奈何地要面對與欺凌相關的難題。
欺凌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四類︰(1)身體/行為暴力的欺凌,(2)言語攻擊的欺凌,(3)間接的欺凌,以及(4)網絡欺凌。註1 不論是哪一種欺凌行為,無論受害人有沒有表面傷痕,欺凌同樣會對欺凌者、被欺凌者及周遭旁人帶來難以磨滅的心靈傷害。故此,不管是在正規課程、非正規課程或隱蔽課程裏,校內或校外,我們也要盡力教導孩子不做欺凌者,並且勇敢及妥善處理發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的欺凌。
被隱形的布萊恩
《隱形男孩》的作者裘蒂.路德維希(Trudy Ludwig)是國際欺凌預防協會(International Bullying Prevention Association)的成員,致力在世界各地進行相關演講,呼籲教育工作者、專家、機構及家長一同參與欺凌防治工作;又創作兒童書,幫助孩子以友愛及關懷的方式跟同儕相處互動。路德維希筆下的隱形男孩布萊恩,其實不是真的隱形,只消翻閱數頁,大小讀者都會明白過來,其實是周遭的人不太注意他,或更正確而言是大家無視他的存在―他被欺凌了,才被迫成為隱形男孩。
布萊恩所遭受的是「間接欺凌」。布萊恩沒有直接受到身體或言語攻擊,看似沒甚麼損傷,但被大家漠視及拒於群體之外的經驗,其實會對他的心靈造成傷害。細看圖畫會發現布萊恩從頭到腳,包括皮膚和用品都是灰白色調,與其他人的色彩繽紛形成了強烈對比,這其實是畫家對主角社交狀況及內心感受的具像化展現。
文靜的布萊恩擁有豐富的想像力,所以即使缺乏友伴,也能夠透過繪畫自娛。然而,在未能加入大家一起玩足壘球時,他眉頭深鎖的神情,還有雙手插進褲袋、背部微弓的姿態,都反映他的落寞,反映他對友情的渴望。
主動伸出友誼之手
至於新同學賈斯汀,他遭受的是另一種欺凌―言語攻擊。從賈斯汀的黑頭髮、小眼睛,以及在午餐時用筷子吃「撲夠起」這設定來看,他應是亞裔兒童(估計是韓國人),與班上大部分同學的種族不同。他沒有語言溝通障礙,而且會以友善的態度待人,卻因為飲食文化與多數同學不同,就成為了大家嘲笑及譏諷的對象,相信各位讀者也與布萊恩一樣,對賈斯汀寄予同情。
心地善良的隱形男孩布萊恩,即使一直遭受欺凌與排斥,卻能夠同情和同理他人,主動而低調地給予安慰,悄悄寫了張鼓勵字條給賈斯汀。這個看似是單向付出的小小恩慈舉動,後來出乎意料地為他帶來了大大的改變。一個翻頁之隔,新同學賈斯汀已漸漸融入大家了,但他沒有忘記這位最先歡迎自己的人,在課堂分組和吃飯時都主動邀請布萊恩加入。從圖畫中可見,布萊恩在與賈斯汀的友誼互動當中,已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色彩,也正如最後一句文字所言︰「布萊恩已經沒那麼隱形了。」
實際應用
與孩子一同閱讀本書時,我們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引導孩子以不同視覺觀察事件,並表達自己的想法︰被當成隱形人的布萊恩有甚麼感受呢?布萊恩為何會主動關心賈斯汀?賈斯汀繼續與布萊恩交朋友會遇到甚麼困難?他克服了甚麼限制?其他同學真的看不見布萊恩嗎?你覺得傑提(嘲笑者)的言行正確嗎?這個過程非常珍貴,可能正反映着孩子真實的社交狀況,是我們與孩子的內心世界溝通的一扇窗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 1. 教育局。「認識欺凌」。修訂日期︰2020年10月30日(瀏覽日期︰2021年10月4日)。https://www.edb.gov.hk/tc/teacher/student-guidance-discipline-services/gd-resources/anti_bullying1/index.html
(本文原載於宗教教育中心期刊《飛越童書林》第27期,2021年11月。)
<上文轉載自《教聲》第2384期,如欲閱讀本期《教聲》完整內容,請按此處。>